当前位置:主页 > 查看内容

全国两会文化议题大数据报告

发布时间:2020-06-03 15:04  |   来源: 旅游视界   |   作者: 潘宇

简介:2020年全国 两会 落幕, 两会 期间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抗击 新冠 肺炎 疫情 、民法典等热点之外,文化事业发展仍然是代表、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。特别是在多年来经济发展……

  2020年全国两会落幕,两会期间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、民法典等热点之外,文化事业发展仍然是代表、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。特别是在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,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,以"文化小康"助力全面小康,得到了代表、委员们非常具体而扎实的建议。

  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场合,代表、委员们是如何讨论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?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全面了解的可能。

  瞭望智库收集了200位代表、委员关于文化的议案、提案及媒体采访内容,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进行语义提取和分析,希望了解他们关注的重点。

  此次工作涉及语料文本超过17万字。在第一轮处理中,从语料文本中选取提及权重较高的5个话题,分别是:传统/民族文化继承发展、数字/互联网文化、乡村文化建设、文旅赋能、区域性文化规划。

  从结果看,除文旅赋能是在国家文旅融合战略、复工复产背景下提出的较新话题,其他四个均是年来全国两会文化领域讨论的热点。

  而从性质上看,数字/互联网文化是实现传统/民族文化继承发展、乡村文化建设、文旅赋能等的重要手段。多位代表、委员也明确提出,利用"新文创"等新型数字文化发展模式,打造地方文化符号,促进地方文旅发展。

  在第二轮处理中,利用经过文化相关语料训练的深度学程序对5个话题进一步分析,得到了更为具体的指向内容,即在5个话题之下最受关注、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。

  回顾总结十九大以来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任务,在当下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,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就是要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,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,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,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,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。

  具体而言,无论对于传统文化、乡村文化这些中国文化的重要支点,还是文旅融合这样的经济发展思路,都需要有新时代的文化生产方式。

  1

  议题一:

  传统/民族文化继承发展 热度五星

  十八大报告、十九大报告,以及多年来全国两会上的相关讨论,一再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国家软实力建设、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性,这已经成为共识。今年全国两会的相关议案、提案大多从非常具体的角度提出解决之道,而非宏观论证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重要性,如 "加强汉字书写审美应用规范管理","搭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国际传播台","将中国教师节改设于孔子诞辰日","设立文脉传承传播馆"等等。

  从相关语料文本分析看,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:

  首先,代表、委员结合本地区民族、历史文化特点,提出弘扬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,体现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精神。

 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,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、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,这也是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共同问题。

  其次,传统文化在整体上仍然面临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挑战,特别是如何通过创新获取年轻人群的关注,从而使传统文化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。

  如"戏曲上网"、"云戏曲"是今年全国两会文化议题的一大热点。

  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从艺45年。他在接受采访时举例说,如果一年按演出100场来算,45年就是将5000场,每场按2000名观众算,就是1000万观众。而他入驻互联网台后共发出153条视频,点击总量达到1.1亿人次,"顶着演两辈子的戏"。

  李树建的建议是,戏曲工作者要拥抱互联网。

  第三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热点议题是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。文物与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场景,引发了从数字化到"走出去"体系的一系列讨论。

  2

  议题二:数字/互联网文化 热度三星

  数字/互联网文化作为一种创新手段和发展模式,被代表、委员们认为是传统文化、乡村文化、文旅融合等其他议题的一个重要解决之道,他们对数字/互联网文化本身的深层次发展问题也提出了相当多的建议。

  首先,数字/互联网文化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品质的提高,走出低水发展的困境。在阿来等文艺界人士看来,只有通过"新文创"等新型数字文化发展模式,才能真正使科技助力国家文化建设。

  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盛大等互联网企业先后推出了自己的"新文创计划"。"新文创"在2018年由腾讯集团提出,本质上就是通过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,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。目前"新文创"已成为其文化维度的核心战略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等则在提案中明确建议,利用"新文创"打造西南联大等文化IP,通过数字技术促进主流价值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影响力提升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一方面,多位来自文学领域的代表、委员提出了引导网络文学关注现实题材的建议,希望进一步提升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。另一方面,全国工商联提交了"关于优化非遗政策引导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提案",指出单纯靠政策性补贴并不能让非遗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,必须引导非遗走向产业化,形成市场机制,不断完善自身造血机能,才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。

  对于中国庞大的数字文化产业来说,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不仅有助于解决自身的发展瓶颈,更有利于传统文化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。

  其次,数字/互联网文化的培育和管理问题也是讨论热点。

  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就"健全新文艺群体管理机制 提升新时代文化治理体系"提出建议,他认为,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,文艺创作传播发生嬗变,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。这些新的文艺群体规模之大、活动之多、影响之广,超出想象。需要通过加强组织建设、破除身份歧视和认同偏见等努力,最终加强对新文艺群体政治引领。

  多位代表、委员则聚焦数字/互联网文化的分级等细化管理问题,推动互联网潮流下的未成年人保护。

  十九大报告中曾8次提及互联网。数字/互联网文化也是代表、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:希望它能更好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,也尽快迎来自己的发展新阶段。

  3

  议题三:乡村文化建设 热度二星

  乡村文化建设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建设的薄弱之处,不过到今天,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与过去大有不同。

  如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、驻会副主席徐里所说,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,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物质条件,路通了、房建了、通信发达了,而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缺乏却显得更为突出,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,人才短缺,结构不合理,文化扶贫手段单一,功用发挥有限等问题,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和规划,更好地服务于整体扶贫工作全局。

  文化扶贫,是多位代表、委员关注的焦点。其背后,一方面是收入提高、物质脱贫之后,乡村发展凸显的文化短板;另一方面,则是如何通过文化、智力的提升,使脱贫户不返贫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就指出了乡村文化发展的产业意义:乡村是传统文化、特色文化的富集地,以乡村手工艺为例,各地都有依托地方物产的手工艺传统,特色产品往往天然环保、没有污染,发展起来便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,能够更好带动就业,促进农民增收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,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林阳,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等则关注到,阅读和文化对于农村儿童、留守儿童的影响,提出"特别要把农村儿童阅读上升到全局高度和战略高度"、"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做好乡村阅读推广"、"要充分利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综合素质"等建议,都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乡村文化的基础问题。

  4

  议题四:文旅赋能 热度二星

  以文旅部成立为标志的文旅融合战略,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任务面前变得更为重要:创新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新增长点。如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鄢福初所说,产业的融合最容易找到突破口,而且有广阔空间和良好发展势头。

  文化与旅游相互赋能,中介与助推剂是数字技术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,数字文旅迅速发展。多位代表、委员在采访中提及几个月来的"云"上文旅活动,认为数字文旅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。

  "数字经济新动能在疫情中加速崛起,这是机遇,如果能有效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必定会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更坚实、成色更足。"全国政协委员、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珺教授表示,5G、大数据等数字化科技要素,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动能,催生了新模式、新业态,传统旅游业呈现文旅服务智能化、旅游参观互动化、文旅体验网络化,整个文旅行业正逐渐升级转型。

  白庚胜在提案中举例,云南省政府与腾讯集团的"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",通过"新文创"打造云南省级文化IP,并设计推出了云南旅游代言人"云南云"的IP形象,让全世界在游戏、电影、动漫、体育、音乐等数字文化中,重新认识云南当地的传统文化、民俗文化,特别是西南联大文化。

  全国两会期间,"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"推出杨丽萍孔雀舞与网络游戏《QQ炫舞》的合作——数字版《雀之灵》,使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孔雀舞,不到5日,首先上线的端游用户参与率即创炫舞12年来新高,还在游戏开设端口,为相关线下文旅产品导流,使之完成线上、线下融合发展,打造云南文化符号。

  5

  议题五:区域性文化规划 热度一星

  区域性规划是全国两会上常见的重要议题,往往由此不断深入研讨,乃至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。而区域性文化规划,也是支撑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。

  2020年全国两会上,代表、委员提出的重要区域性文化规划包括三个主要话题:

  首先是基于历史文化的区域性文化规划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宁崇瑞建议,在黄河流域内九省区共建文化长廊,通过市场运作,实现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。

  九三学社中央则在提案中建议,以建立和完善"黄河金三角区域"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协调发展机制为突破口,既推动该区域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,又可以为整个区域乃至国家跨区域合作统筹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。

  在郑州河洛古国考古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,全国政协委员、台盟中央常委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提出,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河洛文化创新性发展,增进国家统一向心力。

  在红色历史文化方面,有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:在湖南、贵州打造中央红军"转兵西进"红色文化品牌地,突破以现有行政区域进行规划的诸多局限,从全局统筹规划和系统展示这一红色文化核心区域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刘广建议,建设抗联国家文化公园,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。

  2019年7月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》,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。这得到了多位代表、委员的关注,也成为全国两会文化领域的议题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,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三旗建议,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法律保障,解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存在的各地管理部门不一、各级政府、各部门权责未完全明确等问题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,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则在提案中建议,建设"丝绸之路"国家文化公园。

  此外,就是明确结合产业发展的区域性规划。如全国人大代表、无锡市市长杜小刚建议国家支持无锡创建中国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《关于打造北京798文创产业先行试验区的提案》等等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推荐图文

随机推荐